哀毁骨立是一则汉语成语,最早出自于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韦彪传》。哀毁骨立的意思是形容极瘦,只剩下骨架;旧时形容在父母丧中因过度悲伤而瘦得只剩一把骨头。该成语构词方式是复句式;在句中作主语、分句。
1、哀毁骨立的意思
哀毁:悲痛损毁了身体。骨立:形容瘦到了极点,只剩下一副骨头在支撑着。形容在父母丧中因过度悲伤而瘦得只剩一把骨头。
近义词:无肠可断、哀毁瘠(jí)立
反义词:哀而不伤
2、哀毁骨立的故事
西晋时期,“竹林七贤”之一的王戎是个大孝子。他与中书令和峤同时遭遇亡父丧母的不幸之事,他们都以自己的孝心孝行而著称。所以遭父母之丧,对王戎、和峤来说都是很哀伤的事。但两个人的表现却大不相同。
服丧期间,和峤严格根据丧礼的要求置办丧礼,量米而食,不多吃饭,每天哀哭不止,让人非常同情。
而王戎却恰恰相反,并没有举行隆重的丧礼,而且还照常喝酒吃肉。但由于内心过于哀痛,导致面容憔悴,身体消瘦如鸡骨,几乎支撑不住自己的身体。
晋武帝司马炎问刘仲雄:“你去看望王戎、和峤了吗?我听说和峤伤心过度,这让人挺担心的。”
刘仲雄回答说:“和峤虽然极尽礼数,但精神元气并没有受到损伤;王戎虽然没拘守礼法,却因为哀伤过度,身体受到损坏,骨瘦如柴。所以我认为,和峤是‘生孝’,尽孝而不影响活着;王戎是‘死孝’,为了尽孝可能耗尽生命。因此陛下,您不应该担心和峤,而应该担心王戎啊。’”
后人由此提炼出成语“哀毁骨立”。意思是在父母丧中因过度悲伤而瘦得只剩一把骨头;用来形容因居亲丧过于悲伤哀痛,以致身形瘦损。
3、哀毁骨立造句
他的父母都去世了,一时之间接受不了,他整日悲悲戚戚,哀毁骨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