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咏鹅》相传是唐代诗人骆宾王少年时期的诗作。此诗展示了一幅白鹅戏水图。开篇连用三个“鹅”字,写出鹅的声响美,表达了对鹅的热爱;接着又通过“曲项”与“向天”、“白毛”与“绿水”、“红掌”与“清波”的对比写出鹅的线条美与色彩美;同时,“歌”“浮”“拨”等字又写出鹅的动态美。全诗将听觉与视觉、静态与动态、音声与色彩完美结合,活灵活现地显示出鹅的形神情态。
yǒng é
咏鹅
[táng]luò bīn wáng
[唐]骆宾王
é , é , é , qū xiàng xiàng tiān gē 。
鹅,鹅,鹅,曲项向天歌。
bái máo fú lǜ shuǐ , hóng zhǎng bō qīng bō 。
白毛浮绿水,红掌拨清波。
注释
咏: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,抒发感情。
曲:弯着。
项:脖子。
欣赏解读
群大白鹅弯着细长的脖子,朝着蓝天高声歌唱:“鹅!鹅!鹅!”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,红红的脚掌像船桨一样,在清澈的水中自在地划动。
写这首诗的时候,诗人还小,小诗人用孩子的眼光去观察鹅。开头三个“鹅”字叠用,写鹅的声音,次句描写鹅向天高歌的神态。第三、第四句则描写鹅群到水中游泳的情形,用“浮”“拨”表现鹅游水嬉戏的动作、姿态。这首诗表达了小诗人对鹅的喜爱,也将儿童的天真活泼表现得淋漓尽致。
鹅的白毛、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,线条与色彩互相映衬,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戏水图。
诗词故事
骆宾王,唐朝初期著名的诗人,与王勃、杨炯、卢照邻合称“初唐四杰”。骆宾王一生中写了很多首诗,因七岁时作《咏鹅》成为“神童”代言人。
传说,骆宾王儿时住的村子外有一个清澈见底的池塘。他七岁那年,有一天家里来了客人,大人们都忙着招呼,骆宾王就独自跑到村外玩耍,他见到池塘里有一群憨态可掬的白鹅,时而长鸣几声,时而在碧绿的池水中嬉戏。他觉得非常有趣,一不留神就看得入了迷。
吃饭的时间到了,骆宾王还没有回家,家人非常焦急,客人也跟着出来寻找。他们最终在池塘边找到了小骆宾王。客人早就听说他聪明过人,便指着水里的鹅群说:“孩子,你能以白鹅为题作一首诗吗?”骆宾王不假思素地咏道:“鹅,鹅,鹅,曲项向天歌。白毛浮绿水,红掌拨清波。”客人听了,忙拍手称赞骆宾王是出口成诗的小天才。随后一传十,十传百,很快,方圆几十里的人都知道有一个七岁便作出《咏鹅》的神童叫骆宾王了。
长大后,骆宾王的诗歌和文章都写得十分出色,除了七岁时所作的《咏鹅》,他的《帝京篇》《在狱咏蝉》《于易水送别》等作品都传诵至今,广受赞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