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汉初年,经过秦末农民战争和四年楚汉之争,导致社会动荡不安,经济非常贫困。史书上记载:老百姓无法在田地上生产,到处是饥荒,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 。
面对这样的形势,汉高祖刘邦采用休养生息的政策治理天下,让士兵复员归家,豁免其徭役,注重发展农业生产,渐渐恢复残破的社会经济。
汉高祖死后,后来的汉文帝、汉景帝继续实行同样的治国策略:采取轻徭薄赋,与民休息的措施;厉行节俭,缩减国家开支。鼓励农民生产,重视“以德化民”,促使当时社会经济显著发展, 社会秩序也日臻稳定。
经过劳动人民几十年的辛勤劳动,到汉景帝末年和汉武帝初年,社会和国家都已经非常富裕。
据司马迁《史记·平准书》记载,至汉武帝时,汉朝已经享有了七十多年的太平。国家无大事,除非遇到水旱灾害,老百姓家给人足,天下粮食堆得满满的,少府仓库还有许多布帛等货材。京城积聚的钱币千千万万,以致穿钱的绳子朽烂了,导致钱币散落,都无法统计数目。
还记载“太仓之粟,陈陈相因,充溢露积于外,至腐败不可食。”意思是:“太仓中的粮食,陈粮压着陈粮,导致过多粮食都溢出露在外面,以至腐烂了不能食用。”后世从此引申出成语“陈陈相因”,原指皇仓之粮逐年增加,陈粮上压陈粮。后多比喻沿袭老一套,无创造革新。
另外,当时街头巷尾的百姓们也有马匹,田野里更是马匹成群,不计其数。以至乘年轻母马的人受排斥不许参加聚会。居住里巷的普通人也吃膏粱肥肉……
由此可见,文景时期的政治清明、经济发展,人民生活安定,确实称得上是太平盛世。因此史家称这段统治时期为“文景之治”。